一、TPE/TPR的自粘性
热塑性弹性体TPE/TPR材料的自粘性,可以理解为:通过TPE/TPR配混体系的调整(通常是添加如增粘助剂),使得颗粒本身表面具有较强的粘连性,或者颗粒在加工成制品后表面具有很强的粘连性,亦即TPE/TPR材料本身具有的一种粘性特性,这种粘性特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特性。TPE/TPR的这种粘性,把它称为自粘性。自粘性TPE/TPR材料,以较软硬度(一般30A以下)的为主。
为便于理解TPE/TPR的自粘性,举一两个这方面的应用案例。一个是用于做带粘性的减震垫片。用于垫在生活中一些电器日用护理品的底部,存放时起到防滑动,防打翻倾倒的作用。
另一个是用于清洁键盘灰尘等的软胶球,软胶片。这类TPE/TPR软胶制品,利用TPE/TPR表面粘性好的特性,在粘附满垃圾和灰尘后,可以清洗处理,晾干后反复使用,而材料的自粘性依然保持。
通过特殊的配方调整,提供的TPE/TPR自粘性特性,为一些特殊要求的TPE/TPR应用提供了创新性材料解决方案。
二、TPE/TPR的共粘性
TPE/TPR的共粘性,指的是TPE/TPR与另一种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粘合在一起。在常温自然状态TPE/TPR材料并不具有其粘(合)性,而是通过一定的加工条件(如高温条件下塑化|——注塑、挤出、贴合、滴胶等),
利用TPE/TPR与另一类材料接近的分子极性,并通过高温条件作用,使得两种材料发生高温熔合。同时进行化学分子或分子链层面的相互渗透,缠绕),从而发生粘合作用。
这种粘合作用是两种材料相互配合,相互作用的,笔者称之为TPE/TPR的共粘性。
TPE/TPR的共粘性,应用方面就不胜枚举了。多数塑料,少数非金属材料及金属,都可以通过类似共粘作用的方式与TPE/TPR相粘合。
1、TPE/TPR与塑料的共粘
这是最常见的共粘作用。TPE/TPR与塑料的共粘,在业界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叫法——包胶,也称二次注塑,包覆成型,双色/多色注塑等等。而TPE/TPR的包胶应用,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。TPE/TPR与塑料的共粘效果,取决于两种材料极性的差异大小以及塑料的表面张力。目前业内可提供技术成熟的TPE/TPR产品,与多数塑料如ABS,PA,PC,PP,PS,PCTG,PBT等进行良好的互粘(包胶)。
2、TPR/TPE与金属及其他材料的共粘
TPR/TPE与金属的共粘,这种提法,显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。因为TPE/TPR与金属的粘合包胶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凭借材料真正的粘合作用,而是利用一些特殊的金属件结构,或者通过对金属件进行结构处理,通过嵌入注塑,卡扣包覆的方式,通过物理机械的固定,实现两种材料的复合包胶,而非字面上理解的共粘。
不过据说少数表面化学活性较高的金属材料,与经过极性改性的TPE材料,也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材料的结合,这种结合有一定的牢固度,也并非单纯凭借机械嵌入方式达成,多少具备了一些共粘作用。
TPE/TPR与其他特殊材料的共粘合
(1)如TPE/TPR与人造革(PVC,PU革)的粘合,常见于一些连帮注塑的鞋子。鞋底的连帮注塑,对TPE/TPR料配方有一定讲究,对鞋帮皮革的表面也有要求。
(2)TPE/TPR与布料的共粘合。如一些防护手套,鞋垫,防护袜子,内衣文胸,箱包内衬,箱包织带提手等,需要依赖TPR与布料的粘合作用,通过注塑、滴胶、背胶淋膜等方式,生产出合格的成品。布料材质很关键,常规的丙纶布料与TPR能较容易的粘合,但一些锦纶、涤纶、芳纶布料,用常规的TPE/TPR胶料则难以进行粘合。
总之,随着热塑性弹性体TPE/TPR应用的不断深耕及拓展,TPE/TPR的粘合特性(包括自粘及共粘)可能会在不同的行业逐渐得以应用。但用户的要求可能不尽相同,需要不断的材料研发创新,才能提供符合用户要求的TPE/TPR产品。